習近平總書記有言: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我們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建綠色家園。面對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我們要勇于擔當、同心協力,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為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提高人們垃圾分類的意識,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近日,嶺南師范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協綠”社會實踐隊成員通過調研、學習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知識和走訪湛江當地垃圾處理廠后,隊內宣講組成員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為育聯小學的同學們普及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知識。
7月19日,在育聯小學通過播放提前錄制好的“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和“普及垃圾處理器”的宣講視頻,解“垃圾處理”難題,緊跟習總書記“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目的是使得小朋友們更加全面地了解垃圾分類及處理的知識,推動垃圾分類全民化、習慣化。
首先,宣講組成員羅鍵給小朋友們介紹了垃圾處理時采用直接焚燒法的特點。一、垃圾可以直接焚燒,這種垃圾處理的方法不僅簡單,而且處理垃圾的速度快、數量多。二、垃圾焚燒后,垃圾中可以燃燒的成分被燃燒,剩下的就是殘渣部分,這大大減少了垃圾占用的空間。三、在垃圾燃燒過程,由于焚燒爐的爐溫高,垃圾所攜帶的大量病菌和各種有害物質、臭氣均會發生高溫熱分解,從而達到對垃圾無臭、無害化處理。四、垃圾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可以用來產生蒸汽發電、城市供熱制冷和其他需要蒸汽的地方使用,實現了廢熱利用,回收能源。
宣講者羅鍵還帶小朋友們了解了有關垃圾焚燒站中關于氣體處理的知識。在垃圾焚燒爐里有一根巨大的管道,它的作用就是收集焚燒后產生的氣體。管道里存在著化學藥物以及吸附裝置,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將有害氣體轉變為正常的、無害的空氣成分。而管道里也有收集裝置,能夠收集可燃性的氣體,再將他們輸送回焚燒爐中,使得火焰燃燒的更加旺盛。最后,剩余的氣體會經過專業的儀器自動化檢測,當廢氣的標準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時,工廠才會將氣體排放出廠。
接著,宣講組成員吳婉婷給小朋友們講解了有關廚房垃圾處理器的知識以及為什么要進行垃圾處理的原因。廚房垃圾處理器是通過碾磨和粉碎食物殘余物,達成小粉末或是小顆粒的狀態,隨著水流沖下下水道自然排出的一款清潔器具,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處理廚房中的骨頭,魚刺,剩余的飯菜等食物,大大減輕了垃圾分類的困擾。
那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呢?宣講者吳婉婷在開始講解時,播放了一個視頻,讓小朋友們對垃圾“變廢為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隨后,她便向小朋友們說道:“我們對垃圾進行分類就是要為了對不同的垃圾進行回收綜合處理之后再利用,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
若不進行垃圾回收綜合處理,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區進行填埋處理,或是用焚化爐焚化,但兩者均會制造環境保護的問題,堆填區中的垃圾處理不但會污染地下水和發出臭味,而且焚化無可避免地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生物體。”
然后,宣講組成員黃倩萍向小朋友們講解了四大垃圾分類的其中兩種: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她告訴小朋友們: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廚余垃圾含有極高的水分與有機物,很容易腐壞,產生惡臭。
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可轉化為新的資源,高有機物含量的特點使其經過嚴格處理后可作為肥料、飼料,也可產生沼氣用作燃料或發電,油脂部分則可用于制備生物燃料。而可回收垃圾又叫再生資源,它是指回收后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者經過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等。
最后,宣講組成員呂嘉穎帶領小朋友們學習了有關四大垃圾分類的另外兩種: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的知識。她在講解前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小朋友們了解了地球的另一面,通過視頻,小朋友們清楚地知道了地球每年會產生近10億噸的垃圾,這個龐大的數字,讓小朋友們更加意識到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她告訴小朋友們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有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它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分類投放有害垃圾時,應注意輕放。在公共場所產生有害垃圾且未發現對應收集容器時,應攜帶至有害垃圾投放點妥善投放,不可投放至其他垃圾桶。
而其他垃圾指危害比較小,沒有再次利用的價值的垃圾,主要包括紡織品、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瓷器碎片、大骨頭、動物排泄物、一次性用品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她還向小朋友們舉例,骨頭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大骨頭,一種是小碎骨。大骨頭因為體積大,難分解,難以被利用,所以被劃分到其他垃圾,而小碎骨則被劃分到廚余垃圾來進行處理。其他垃圾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暫時還沒有有效化解其他垃圾的好方法,所以要盡量少產生其他垃圾。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聚少成塔,集腋成裘。通過此次宣講活動,育聯小學的小朋友們明白要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從小事做起,主動作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保護地球家園。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協綠”社會實踐隊成員都深刻地認識的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明白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同時也感受到垃圾處理自動化的震撼,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樹立主人翁意識,主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并且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新時尚!
雖然個人力量弱小,但是只要匯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參垃圾分類,必將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
愛護生態環境,踐行垃圾分類,“協綠”在行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