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喧囂,躁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如何在嘈雜中做到心如鏡明,淡然處世,以靜為人,才是在這個漸漸消沉和昏暗的社會中,尋得屬于自己的一襲清雅寧靜。
人,應(yīng)當(dāng)努力讓自己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耍@一點,卻很難達到。才,是才華,才能,德,是品德,道德。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耍瑫莻€有涵養(yǎng),有素養(yǎng)的人,倘若繼續(xù)向上,修為心境,不斷向“修養(yǎng)”這個層面靠攏,則會是一個高尚的境地。
我不否認當(dāng)今社會,能夠以此為目標的人其實是少數(shù),這樣的成果是很多人畢生所不能到達。有才的人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人卻不一定有才,兩者兼?zhèn)涞娜嘶蛟S還不能成為有修養(yǎng)的人,一種心靈的追求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隨隨便便就可以到達,它是時間的積累,人生閱歷的沉淀,文化底蘊的相融,它是心靈與知識的相互作用,是道德素養(yǎng)與經(jīng)驗的彼此催化,它是深遠的旅程,它是艱難的起點。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忘記自身的進步,滿是污垢的社會不斷侵襲著原有的純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已漸漸清濁著我們疲憊無力的身軀,頹廢糾結(jié)的心聲。我們或許最初渴望過,并且一直努力過,但是終究還是敵不過人生的長途跋涉,也或許,我們就此放棄了,也或許,我們反而在逆境中漸漸撥云見日。
“靜”能夠讓人在前行中快樂,因為心胸開闊,而不予斤斤計較,而讓自己苦惱、憤慨。因為看得淡,所以懂得如何放得開,因為放得開,所以懂得如何尋找幸福,尋找愉快而屬于自己的合適生活。
何時近近地,何時遠遠地,收放自如,拿捏到位,便可輕松游弋人群,不會自尋煩惱,更懂得如何愛護自己,尊重自己,讓自己發(fā)出最絢爛,最高貴,最典雅的氣質(zhì)和光芒。
飽讀詩書的人有才氣,倘若加上生活所賜予的成熟的味道,便會使人愈發(fā)沉穩(wěn),真正由內(nèi)而外的去凈化自己,從而感染他人。
熱門專題: